頭痛穴道療法大全:
本處擬介紹之穴道治療分為兩部分,一是針對頭痛部
位,介紹那種頭痛應該嘗試那種穴道治療;一是介紹
不同之穴道療法,如手指穴道療法、耳垂穴道療法等。
(一)依頭痛部位區分:
1.一般頭痛:
方法一:任何頭痛可以壓按百會穴、太陽穴及
行間穴(在大足趾與次趾中間凹陷處)。
百會穴以手掌圈狀揉按;太陽穴以大
拇指揉按;行間穴以大拇指壓按。
方法二:(1)姿勢端正,雙手十指張開,蓋住
整個後頭部,做自然呼吸。
(2)拇指放在天柱穴,做腹式呼吸,
一邊用拇
指按天柱穴,同時下巴也慢慢抬
起,吐完氣後,下巴放下。重複
做5次。
(3)手的姿勢回復到基本姿勢,雙手
的中指重疊,放在百會穴,稍用
力壓5次,1分鐘內慢慢完成。
(4)手的姿勢再回到基本姿勢,做腹
式呼吸,一邊慢慢吐氣;一邊用
十指指腹按摩整個頭部,一直到
氣吐完。吐完氣後,緊接著吸氣
,但是手停止不動,再吐氣,手
跟著按摩頭部。
2.偏頭痛:
方法一:由於偏頭痛通常在頸椎會有某處歪曲,
所以應用指壓找出最大痛點所在,然
後持續在該部位指壓,不需特別用力,
只要使全身舒服的連動,這個部位的
疼痛就會消失。如果頸部、肩膀、上
半身及腰部都不再有壓痛的感覺時,
偏頭痛現象自然可以改善。
方法二:按摩太陽穴。太陽穴屬經外奇穴,位
置在眉梢及外眼角之間,向後約1寸
的凹陷處。
方法三:按摩率谷穴。率谷穴屬足少陽膽經,
位置在耳尖直上,入髮際1寸5分處。
按摩此穴亦有醒腦功用。
3.前頭痛:
方法一:按摩印堂穴。印堂穴屬經外奇穴,位
置在兩眉頭連線的中點、前後正中線
上。主治:頭痛、頭重等。
方法二:按摩合谷穴。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,
位置在手背第一、二掌骨之間,近第
二掌骨中央的橈側。主治:頭痛、咽
喉腫痛、目赤腫脹及高熱等。
方法三:按摩上星穴。上星穴屬督脈,位置在
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。主治:頭痛、
目痛及癲狂等。
4.後頭痛:
方法:按摩風池穴。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,位
置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
陷處。主治:頭痛、頭頸強痛及眩暈等。
5.頭頂痛:
方法:按摩百會穴。百會穴屬督脈,位置在
頭頂,約在左右耳最高點的連線和從鼻
尖到眉間正中線延上去的交叉點。內經
有云:「百會是集督脈、足太陽、手足
少陰、足厥陰之匯,所以有三陽五會之
稱。」是身體中各種經脈的匯集處。主
治:頭痛頭暈、中風、癲狂及耳鳴等。
6.眉棱骨痛:
方法一:按摩攢竹穴。攢竹穴屬足太陽膀胱
經,位置在眉毛內側端,內呲的直
上方。主治:頭痛、目眩、眉棱骨
痛及目赤腫脹等。
方法二:按摩陽白穴。陽白穴屬足少陽膽經,
位置在瞳孔直上,在眉毛上1寸處。
主治:眉棱骨痛及目眩等。
以上均屬外感頭痛,以下謹介紹內感頭痛之按摩法:
7.風寒頭痛:用滾法在頸背按摩3分鐘。配合按肺
俞、風門,再拿兩側肩井,然後直擦
背部兩側的膀胱經,按摩至溫熱即可。
8.風熱頭痛:用揉法按摩大椎、肺俞及風門等穴2分
鐘。然後再拿兩側肩頸,按摩兩側曲池
及合谷穴,直到酸、脹為止。
9.暑濕頭痛:按大椎、曲池及豐隆,配合拿肩井,按
合谷,提捏印堂及頸部皮膚,透熱即止。
10.瘀血頭痛:揉按太陽、攢竹、前額及頭側經脈部位
,之後再擦前額及太陽穴, 透熱即止。
11.肝陽頭痛:推攢竹及陽白,自上而下,每邊各20次
,然後揉按兩側太沖及行間,感覺酸脹
之後,再擦兩側湧泉,透熱為止。
12.血虛頭痛:以中脘、關元及氣海為重點,配合揉心
俞、膈俞、胃俞、脾俞、足三里及三陰
交等, 微微酸脹即可,按摩治療5分鐘。
13.腎虛頭痛:採橫擦背部督脈,橫按腰部腎俞、命門,
直到透熱為止。
14.生理期或更年期頭痛:按摩脾臟井穴隱白穴,必呈
痛感,反覆按壓,可以減輕
疼痛。
15.失眠頭痛:脾、胃及膀胱不良,都會引起失眠性頭
痛,所以應隱白穴、厲兌穴、至陰穴持
續按摩。
16.牙痛引起之頭痛:由於合谷穴係大腸經的原穴,而
大腸經會通過牙齒,故壓按合谷
穴10-20分鐘後,牙痛及頭痛都可
以控制。
改善頭痛的穴位按摩法
Unknown
晚上9:46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