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拍打療法是用木槌、木棒或鋼絲製成的拍子,在患者某些特定部位上,進行輕重不同而有節奏拍打的治病方法。拍打療法原本僅在練武術者之間流傳,因為習武時難免有各種損傷,為治療創傷,練武者往往把捏筋、拍打療法作為習武的必修課。現代拍打療法已漸漸拓展為防病健身,治療損傷和其他疾病的一種獨特方法。』
*拍打療法起源
拍打療法源遠流長。北魏時期的《易筋經》已有類似記載。清代的《醫宗金鑒》中的振梃療法,實際上就是拍打療法。在該書的《正骨手法,外治手法篇》中指出:「振梃即木棒也,長尺半,圓如錢大,或麵杖亦可。蓋受傷之處,氣血凝結,疼痛腫硬,用此梃微微振擊其上下四旁,使氣血流通以四散,則疼痛漸減,腫硬漸消也。」在《少林拳術精義》一書中,也有用木槌、木棒等練打功的記載,指出練打功的目的在於強筋健骨,「久之則骨縫之膜皆堅壯矣。」另外,幾忽傳為神奇的「金鐘罩」、「鐵布衫」等古代練武者的練功方法,實際上就是用裝有鐵砂的口袋,拍打身體各部位,藉以達到強筋健骨的練功法,與拍打療法頗為相似。現代的葛長海醫師,繼承家傳用此法治病,由於效果良好,頗負盛名。
*拍打療法治療原理
按照中醫的經絡理論,拍打療法是通過在十二經脈和十二皮部的拍打,促使經絡疏通、氣血調和、關節潤滑,從而達到強筋健骨,臟腑調和的目的。
現代醫學認為,拍打療法能增加肌肉、肌腱、韌帶的張力和彈力,可以預防和治療肌肉萎縮。由於「肌腱韌帶」的收縮力加強和活動量增加,促進了「關節潤滑液」分泌吸收過程的活躍,從而解除關節疼痛,消除關節積液,擴大關節活動的範圍,並對其所附著之骨骼也將產生刺激,促使其產生相應的調整和加強。
另外,通過拍打還可刺激神經血管系統,調整神經的興奮及抑制過程,加速血液循環。因此拍打療法除對「運動系統的損傷」疾患有療效外,還可作為對神經系統、循環系統、消化系統等慢性疾病的綜合治療手段。
拍打療法操作方法
一、用具的製作:
拍打療法最初用木槌、木杵,後來用石袋、沙袋、鐵沙袋、五穀袋。現在葛長海醫師以改進為鋼絲拍子。鋼絲拍子不僅易於製作,更可根據患者需要及使用習慣進行塑型,並有富於彈性、打在患處有舒適感等優點。
二、拍打部位:除面部即會陰外,全身各部均為四面,拍打時應面面俱到。
1.上肢四面:
上肢內側:從腋窩起,至手掌側中指間止;上肢外側:從肩頭部起,至背側中指尖止;上肢前側:從前肩腋縫處起,至手部拇指側止;上肢後側:從肩胛部起,至手部小指尖止。
2.軀幹及下肢四面:
前側面:自腰臀部起,經腹部及下肢前側面,至足背中趾尖止;外側面:自腋窩起,經胸、腰、下肢的外側面,至足小趾尖止;內側面:自劍突下起,經腹部及下肢內側面,至足拇趾尖止;後側面:自脊柱下端起,由上而下,經腰、骶、臀、下肢後側面,至足跟止。
三、拍打方法:
1.拍打法:
拍打時,握拍用力鬆緊適宜,主要用腕力進行彈打,前臂只起支持腕上下移動的作用。要能夠兩隻手同時握拍彈打,以便勞累時可替換。尤其是自我拍打時,有些部位只能用某支手才能拍打到位,所以學會雙手均能拍打是必要的。
每次拍打時,開始手法宜輕,然後力量漸漸加重,到拍打快結束,才可於某些重點脈位上進行重拍。
拍打按用力輕重,可分為三種:
a.輕拍法:
拍打時用力較輕,多用於年老體弱,兒童及初次接受治療的患者,或用於肌肉較薄(如關節處)的地方和有重要臟器的地方。
b.中拍法:
用中等力量拍打,拍打時微有痛感為度。此手法常見,適用於一般人和大部分部位。
c.重拍法:
用力較重,不僅用腕力,而且要用前臂的力量進行拍打。拍打時有痛感,但應以能忍受為度。此法多用於體質壯實之人,或體質較好而病情頑固的複診病患,或拍打肌肉豐厚的骶、臀部等部位時。
1.拍打節奏:
有「七星拍子」、「四一四」、「三六九」等不同節奏。現在常用的是「四一四」拍。即打一拍後,再連打四拍;再打一拍,再連打四拍。有節奏的進行拍打,既可省力,又可使患者有種舒適感。
2.拍打順序:
按順序拍打可避免遺漏。大致原則是先左後右,從上而下,由近及遠。一般是先拍打背部正中線,再拍打夾脊兩旁的側線,然後再拍打上肢,最後拍打下肢,從近端拍向遠端。
如果雙側患病時應先拍左側,再拍打右側。具體到某個肢體,要先前側,再後側;先內側,後外側,一拍緊挨一拍密密地打,每一側面要反覆拍打三至五遍,並在該側面的脈位上重點拍打三至五下,只可順打,不可逆打。
*拍打療法適應症
風濕、骨關節軟組織扭挫傷、擠壓傷、落枕、慢性腰腿痛、肩周炎、小兒麻痺後遺症、癱瘓、高血壓、神經衰弱。
*拍打療法禁忌症
各種表皮濕爛的皮膚病、發熱、急性傳染病、癲癇、嚴重心臟病、肝脾腫大、各種出血傾向的疾病、婦女月經期及妊娠期、內臟腫瘤、骨折未癒合、骨結核、類風濕等均禁用。尤其腎區嚴禁拍打法。
*拍打療法注意事項
1.施術師應練好基本功,熟練掌握操作方法,常有人將拍打療法和捏筋療法聯合使用,效果更好。
2.施行拍打治療時,應維持室內溫度適中。由於患者在溫度過低容易受涼,溫度過高容易出汗,一般以二十五至三十度為宜。
3.患者在每次治療前都要適當安靜的休息,使情緒安定。然後排淨二便、脫去外衣,準備接受拍打治療。
4.拍打的手法應視病情和患者靈活掌握。開始宜輕,以後逐漸加重。對兒童和年老體弱者手法宜輕,對年輕體壯者手法宜重。對痹症、痿症和感覺功能遲鈍者手法應適當加重。肩部、背部和腰部宜輕拍,骶部要重拍。四肢肌肉豐滿處手法宜重,關節及肌肉較薄處手法宜輕。用於臨床治療,一般不拍打胸腹部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